金沙网上赌场_澳门金沙城中心-投注*官网

图片
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 > 政策解读 > 市级政策解读

澳门金沙城中心农业科学研究院《“十四五”科研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索引号
620700143/2023-00005
文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公开形式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22-09-08 10:08:31
是否有效

????2022年9月7日,澳门金沙城中心农业科学研究院印发《“十四五”科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就《规划》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特色亮点等解读如下: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全力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强化工农互补、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将成为今后五年我市“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及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科学谋划未来五年我院科研工作,全面提升我院自主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及科技服务能力,为创建金沙网上赌场_澳门金沙城中心-投注*官网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地提供科技支撑, 根据《澳门金沙城中心“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及《澳门金沙城中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关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一)“十三五”发展成效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院以政治为统领,强化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锐意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立足我市制种玉米等主导产业,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科研服务能力和综合实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院党委提出了“二流的制度强于一流的人才”“为自己搞科研、为企业搞科研、为农民搞科研”和“能力用项目成效证明、水平以农民增收检验”的科研工作理念,出台了“一五六”工作制度(一个自由流动:支持科技人员双向兼职,在本院与制种企业之间自由流动。五个打破:打破干部工人界限,打破学历和年龄界限,打破职称界限,打破学科界限,打破原有的课题组界限。六个“100%”:科技资源配置100%由市场决定,科研人员的科研方向、选题100%由个人决定,科研经费100%由课题组长按国家法律法规自主支配,课题组人员组成100%由课题组长决定,科研成果排名、奖金分配100%由课题组长决定,科研成果收入100%归研究所或个人所有)。这项制度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12个典型案例之一,2017年在省、市主要领导的工作汇报中作为金沙网上赌场_澳门金沙城中心-投注*官网、全市的典型进行了说明。

——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全院各类科研项目由2012年的17项增加到“十三五”的年均实施科研项目50项左右,综合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了2~20倍,科技创新能力排在金沙网上赌场_澳门金沙城中心-投注*官网市州农科院的第一位。共审(认)定和登记农作物新品种29个,完成科研成果23项,获省部级奖励7项,制定甘肃省地方标准20项,取得国家授权专利102项。在基础科研工作中,承担9个国家基础性、公益性试验观测站的科研任务,收集保存各类种质资源36类2.1万份。

——成果转化效果明显。鼓励科技人员走出实验室,在完成单位科研、生产、推广任务的前提下,进行“双向兼职”,创办、协办、领办、合办种子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个人科研工作室,推动科技人员向企业和生产一线流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全院有35名技术人员(占本院技术人员的61.4%),通过“双向兼职”创办种子企业、个人科研工作室11个,带动150人就业,年生产玉米、油菜、甜菜等种子5500万公斤,在省内外累计推广本院培育的玉米、油菜、甜菜、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1200万亩。结合精准扶贫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十村千户科技富民行动”,年均建设科技扶贫(富民)示范基地10个以上,推广各类农作物新品种和“张农1号”等节本增效技术近10万亩,实现年产值3亿元以上,亩均节本增效300~400元,新增效益3000~4000万元。省委老干局、省老科协对我院的科技扶贫模式进行专题调研,“十村千户科技富民行动”被省科协评为2018年度优秀案例,有1人获得“全市脱贫攻坚先进帮扶干部”称号。2019年3月我院被甘州区委、区政府授予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先进单位。

——典型引领作用凸显。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坚持政治导向,强化人才政治立场,鼓励全院技术人员老中青结合、凝聚合力。把政治上坚定、业务精湛、群众认可的技术人员树立为学习榜样,结合“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将现年92岁仍骑自行车搞科研的市优秀共产党员、市道德模范、全国突出贡献奖获得者——赖良研究员树立为标杆。在赖良精神的鼓舞下,有6名退休高级知识分子仍坚持在科研一线工作,培育出一批“科技型”企业家和5个“创新型”专业技术团队,创建268亩原始创新基地,年创制玉米等种质资源5000多份,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00万亩以上。其中玉米科技创新团队的7名技术人员创办了甘肃省金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是甘肃省四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之一,公司先后投入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培育玉米新品种20个(其中国审品种2个),主持实施的“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金凯2号选育及推广应用”等两个项目,分获2016、2018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团队中2人被评为“国贴专家”和“省优专家”,6人晋升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二)“十四五”发展形势

发展条件

——发展政策机遇多重叠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视察张掖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一核三带”战略布局和实施“四强行动”、市第五次党代会制定的“一城四屏五区”发展定位和实施“六大行动”工作部署,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带来了诸多政策利好,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农业科技基础不断夯实。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主要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81.84%,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65%以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3%以上,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40%以上。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产学研一体化步伐加快,高水平科技人才和团队不断发展壮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平台载体作用凸显,促进科技与企业、金融、人才等要素逐步走向深度融合。

——科技助推产业日趋强劲。围绕制种玉米、戈壁农业、优质蔬菜等优势产业,全市着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共建立各类农业科技示范点187个,积极引进、示范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全市粮食总产量持续稳定在40万吨以上,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达184个,生产面积达到214万亩,占食用农产品面积的60.07%。为海升现代智能温室产业园、神农菇业巴吉滩食用菌产业园、港丰文汇公司供港蔬菜基地等一批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面临形势

——科研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三农”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市农业科技实力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为农业农村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强势发展,科学研究方式、方法都较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这些都亟需加快高水平农业科技创新,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力和竞争力。

——全球科技竞争空前激烈。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保障粮食安全、农业生物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迫切需要加快攻克核心种源自主可控等关键技术短板。实现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农业节本增效、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迫切需要加快解决农业减排降碳、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现实问题,加速农业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和新材料应用。

——科技亟需塑造发展新优势。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统筹发展与安全,最重要的是国家粮食安全,要害是种子和耕地,根本出路在科技。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城乡经济循环,迫切需要深入推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提供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支撑乡村全面振兴,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迫切需要着力打造科技支撑乡村产业发展样板,加快改进农村人居环境科技供给,加强农业农村科学普及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塑造创新力更强、竞争力更强的科技发展新优势。

——自身建设存在诸多短板。单位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不够,制度还不完善,潜力有待进一步深化挖掘。科技人才数量结构与发展的要求不适应,缺乏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团队引领。科技发展后劲不足问题突出,大项目少,资金额度小,谋划项目不足,争取项目办法不多。科技转化方式单一,对一些新手段应用不够,影响服务“三农”的效能。

二、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金沙网上赌场“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主攻方向,聚焦“种质资源创新利用、耕地质量保育提升、产业绿色转型发展”三项重点,围绕玉米制种、绿色蔬菜等主导产业, 突出“新品种研发新产品应用、新技术集成、新模式构建”四条路径,力争在科研团队建设、科研平台打造、成果转化应用、技术集成创新以及产学研深度融合五个方面有新的突破,为创建金沙网上赌场_澳门金沙城中心-投注*官网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地提供科技支撑, 强力推动张掖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保供增效与绿色发展相协调。立足张掖农业生产,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为基本科研发展方向,强化增产和绿色双重导向,按照高效化、安全化、低碳化、循环化、智能化、集成化的要求,提高绿色增产增效科技产品供给能力。

——坚持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相统筹。立足自身优势,强化自主创新的同时,加强科研横向联合,大力推进开放创新和产学研融合,在项目申报实施、新品种选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水平的整体提升。

——坚持履行使命与激发活力相统一。强化科技人员为“三农”服务核心使命意识,弘扬科学家精神,将科技创新责任和科技强农使命融入科技工作全过程。营造良好干事创业制度环境和激励机制,激发全体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和创新潜力。

(三)发展目标

——体制机制更加规范。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出成果与出人才相协调,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不断增强,服务机制不断完善,管理体制科学规范,人才使用更加合理,作用发挥日益显著。

——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培育作物新品种20个以上,完成省级科技成果7项以上,研发新产品3个以上,集成节本增效技术5项以上,制定技术标准10项以上,授权专利20项以上。

——平台建设不断完善。独立自主与广泛合作相结合,抢抓机遇提升自己,积极开展院地(企)合作,在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优势互补、人才交流、技术合作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强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团队建设特色凸显。组建制种玉米、绿色蔬菜、土壤生态、粮油作物和经济作物5个产业团队,团队下分不同专业研究方向,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通过几年努力,力争1~2个团队在金沙网上赌场_澳门金沙城中心-投注*官网有一定影响力,服务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服务效能不断增强。立足制种玉米、蔬菜等乡村振兴产业,示范推广新品种10个以上、新产品3个以上、新技术10项以上,规模达500万亩以上,开展技术培训5万人(次)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谋划项目建设,补齐科研后劲不足的短板

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抢抓目前难得的优惠政策多重叠加机遇,掌握国家、省市金沙网上赌场乡村振兴、种业振兴、绿色生态发展等方面的文件政策精神,强化院企合作,加强联合申报,不断加强项目争取力度,带动农科院向更高更快更强发展。

——建立项目库。围绕种质资源创新、设施农业、制种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生物有机肥、生物降解膜、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等绿色生态技术研发应用,组织编制15个左右的项目本子进入项目库,充分发挥专家组的作用,提高入库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见附表)

——国家项目库项目。积极谋划协调申报“国家级农作物(玉米)种质圃建设”“ 玉米制种基地耕地质量提升技术集成研究”等项目,争取1~2个项目能进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库。

——省级相关部门项目。积极谋划申报省发改委、科技厅、农业农村厅的重点研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研究中心与实验室建设等重大计划项目,争取有2~3个项目立项。

——市级相关部门项目。积极谋划申报市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农业农村局的公益性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计划项目,争取有3~5个项目立项。

(二)聚焦种子产业,强化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

立足打赢种业翻身仗职能定位,以强科技促发展为抓手,加强院校、院企和院地合作,积极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更新和创新利用,力争资源变产品,产品变成果,成果变效益,效益变产业,促进种业健康持续发展。

——更新现有种质资源。完成已收集保存的2.1万份玉米、小麦、蔬菜、油菜、胡麻、小杂粮等作物种质资源的更新保活工作。引进、收集、创制新种质资源200份以上,丰富育种资源,充实种质资源库。

——开展新品种选育。加强与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农作物育种合作,利用生物、杂交、辐射诱变、单倍体等育种技术,开展玉米、胡麻、油菜、甜菜、蔬菜、小杂粮等作物的新品种培育研究,选育各类作物新品种20个以上。

(三)围绕粮食安全,加快小麦品种选育和技术集成

围绕“国家所需、我们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期”,强化粮食安全的科技支撑,履行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发挥我院小麦育种的传统技术优势,推进我市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围绕提升种粮效益,坚持市场导向,不断探索新模式,大力推行高效复种,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

——新品种选育。立足基础与优势,利用现有种质资源和引进的74份冬、春小麦材料开展小麦新品种选育,持续不断的培育出张冬、张春系列小麦品种。

——新品种应用。完成“张春27”春小麦的审定工作,开展“张春27”春小麦良种扩繁和密度、施肥等配套技术试验研究,为良种良法配套提供种子和技术支持,累计在张掖示范推广12万亩以上。

(四)突出绿色导向,促进耕地质量保育技术提升

立足职能职责,强化科技支撑,围绕耕地退化、化肥农药减量、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按照目标一致,路径各异,集成配套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节本增效、生态绿色新技术集成和新产品研发,找出一条适合我市实际的绿色发展之路,为“一区一地”建设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张掖模式、张掖方法。

——土壤质量提升与健康保育。开展耕地肥力长期演变规律、地力培育、土壤生物多样性维持机理及作物需肥规律研究,加强有机质提升、有机培肥、退化防控等技术研发。研制肥沃耕层保育与构建的技术与产品,创新农田生态建设技术模式集成与应用。

——退化污染耕地治理。开展地膜污染治理、土壤盐渍化治理、农药化肥污染治理技术的科研攻关,研制能有效控盐碱恢复土壤生态功能的土壤调理剂、土壤改良剂产品和克服连作障碍的生物新型肥料产品。研发退化、污染耕地土壤质量提升的关键技术及配套机具,构建退化土壤综合治理和地力提升的技术体系。

(五)助力产业振兴,加速技术集成与成果转化应用

突出区域特色,紧扣产业发展,按照农头食尾、接二连三的系统布局,在强链、延链、补链中集成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充分应用新手段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提质增效中体现担当、发挥作用。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围绕制种玉米、绿色蔬菜、粮食油料、中药材、马铃薯等产业,建立成果转化基地10个以上,集成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示范推广新品种10个以上、新产品3个以上、新技术10项以上,规模达500万亩以上。

——拓展科技服务方式。发挥好省科协农业科普基地的作用,通过召开现场会等方式传播农业实用技术,拍摄制作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的科普知识短视频,在抖音等新闻媒介转播农技知识,在市农科院网站开设科普专栏定期推送农业技术和专业知识,打造全天候科技服务平台。

——建立农民科技培训基地。面向优势特色主导产业,面向农业生产性服务新需求,面向乡村社会事业发展,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科技培训,加强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网上专家讲解、现场指导等形式,特别是要注重应用新媒体,短视频等形式,培训企业技术人员、乡村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户5万人次以上。

(六)加强团队建设,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效能

围绕基础与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努力打造一支既有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又有坚定政治方向、大局观念,既有个人专业特长,又有团结协作精神的专业人才队伍,在此基础上构建团队,实现优势互补、同向发力,努力破解产业发展难题,不断提高科研工作水平,拓展服务领域和效能。

——加强研发团队建设。组建玉米、蔬菜、粮油、经作、土壤生态五个科研团队。按照人有所属,事无边界的原则,打破人员部门界限,以项目为单元进行人员再组合,鼓励科技人员参与到项目研究中去。

——强化人才实践锻炼。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开展生产调研,梳理存在的关键技术难点和问题,结合实际谋划选题和确定技术路径,积极申报项目,开展试验研究,切实解决一些产业技术难题。

——构建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出成果与出人才相协调,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改选马制为赛马制,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完善人才评价办法,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对新参加工作的技术人员,确定专任导师,实行一对一的传帮带,确保各专业后继有人。

(七)强化平台支撑,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

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抢抓政策机遇期,研究政策,找准方向,强化项目争取,不断提升科研平台建设,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加强院校、院企和院地合作,建立健全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合作机制,整合科技资源,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科研项目平台建设。依托国家产业技术体系油菜、甜菜2个综合试验站建设项目平台,联合相关院校企业,面向我省油菜、甜菜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开展双低油菜、丰产高糖甜菜新品种选育及全程机械化等节本增效和绿色栽培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依托甘肃省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土壤和肥料工程研究中心项目平台,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矿源生物炭新型肥料、玉米制种专用肥和土壤调理剂等新产品的研发与试验示范推广。

——科研协作平台建设。与甘肃奥林贝尔生物科技集团公司合作,共同开展抗盐碱复合生物工程菌剂研发和农业应用研究。与甘肃隆丰祥种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展种子生产加工、耕地质量保育提升、病虫害综合防治、种子活力提升等玉米种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党对科研工作的领导,构建“党建+”工作体系。各支部、各部门提高思想认识,靠实工作责任,部门负责人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积极认领工作任务,结合部门实际和任务分工,制定出具体详细工作实施方案,责任到人,层层传导压力,确保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二)做好统筹协调。责任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牵头职责,统筹协调推进,加强与省、市科研项目上级主管部门和合作单位的交流衔接,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相关部门做好协同配合,做好不同部门间规划目标举措的有机衔接,形成重点任务分解和工作落实推动的协同机制。

(三)强化经费保障。从规划全局出发,统筹调配各类项目科研经费。对一些关乎规划实施、前期工作基础扎实、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潜力大但没有经费支持的项目,以及一些基础性、前瞻性强,产业发展所需,未来能够形成项目,需要做一些前期研究工作的项目,院里积极统筹,以院列项目的形式给予经费支持,让项目先运行起来。

(四)加大考核力度。进一步修订完善“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专业技术人员履职管理办法”等科研管理制度,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工作效能。将规划实施成效纳入各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考核监督和激励约束,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附表:

“十四五”项目库入库项目汇总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简介

项目经费
?
(万元)

?申报

?部门

负责人

?1

土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

开展不同施肥制度的定位试验研究,土壤氮磷钾等养分分布特征、变化特点及养分演变特征分析研究;土壤微量元素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为制种玉米等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00

蔬菜所

?孙宁科

?2

河西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制利用

开展种质资源的更新保活和鉴定利用研究,完善种质资源保存鉴定的设施设备,建立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种质创新技术体系,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深度发掘和精准鉴定,每年引进新品种200个以上、种质资源100份以上。更好的发挥种质资源在现代种业的芯片作用。

40

种质所

?张建文

?3

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系创制与筛选

通过项目实施计划引进优质特色小麦种质资源500份,选育出优质春小麦新品系35个,高产优质新品种23个,参加省级试验12个,向当地农民提供优质小麦种子2.5万公斤,推广示范新品种及配套技术500亩以上。

10

经作所

??王婵

?4

河西走廊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利用

本项目拟对河西走廊植物种质资源多样性进行研究,包括河西走廊珍稀物种原产地及异地保护(梭梭、肉苁蓉、黑枸杞、紫斑牡丹等)、河西走廊农作物种质资源圃建设(玉米、胡麻)、河西走廊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河西走廊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及标本馆建设。

???1800

玉米所

?王托和

?5

杂交油菜新品种选育及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

引进国内外优质油菜种质资源2030份,筛选12份生育期在90天左右的双低油菜资源1~2份;选育高油酸双低油菜新品种12个,油酸含量72%以上;研发高海拔区甘蓝型油菜高效实用关键技术1套。

15

?经作所

??王兴

?6

日光温室番茄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技术研究及示范

通过大中微量元素平衡施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新型滴灌专用肥等技术途径,采用基于滴灌的水肥一体化方法,进行温室番茄全生育期水肥需求设计,解决正确肥料用量、正确施肥模式、正确肥料品种、正确施肥时间等关键问题,达到减肥增效的目标。

18

?蔬菜所

?韩顺斌

?7

丝路寒旱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

针对寒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通过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研发、多通道水肥一体化机研制及张农一号技术的创新集成,重点解决丝路寒旱区农业存在的地膜污染、化肥污染、农药污染“三污染”、水资源短缺、劳动力短缺“两短缺”及节本增效“一增效”问题。集成丝路寒旱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关键技术,实现节药20%,节肥30%,节水40%,节约劳动力90%(施肥灌水部分),每亩节本增效300元。

200

?玉米所

?王托和

?8

生物炭在玉米制种基地土壤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项目

利用矿物生物碳的土壤改良作用,引入微生物活性菌,开展土壤修复试验研究,研发土壤改良剂等新型肥料产品,有效解决张掖玉米制种基地土壤连作障碍导致的土壤质量和玉米种子产质量下降等突出问题。

50

?生态所

?缪纯庆

?9

基于“奥谱金肽”抗盐碱复合微生物菌剂农田土壤修复机理的研究

研究“奥谱金肽”抗盐碱复合微生物菌剂在不同农田、不同作物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协同演化的规律和其生态功能;研究土壤微生物修复和改善土壤结构、抑制作物土传病害、双向调节土壤酸碱平衡机理;研究“土壤-植物-微生物”组之间的互作机理,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增强土壤生态肥力和提高养分利用率的互作效应。最终实现“健康土壤、健康植物、健康饮食”。

60

?玉米所

?陈晓军

?10

玉米制种基地耕地质量提升技术集成应用研究

围绕张掖玉米制种基地土壤质量下降问题,开展生物降解地膜的筛选试验、PE地膜的揭膜、水肥一体化技术等研究,总结提高河西玉米制种基地废旧地膜回收效率,减轻土壤“白色污染”的关键技术,探索减肥增效的社会化服务水肥托管模式,建立试验示范20万亩。

120

?生态所

?缪纯庆

?11

鲜食玉米育种创新平台建设

加大种质资源的引进、培育和创新研究,建立5个面积为100亩的资源鉴定、筛选和繁育基地,利用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积累加性基因,聚合主效基因,借助双单倍体技术快速固定和纯合相关性状,构建基因资源快速聚合和纯合技术平台,培育优质糯玉米品种或双隐性玉米品种并进行高产示范和推广应用。

500

?蔬菜所

?王爱文

?12

河西地区百万亩玉米制种基地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开展大规模土壤质量本底调查,通过土壤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引入有益微生物,研发土壤生态修复剂34种,建设试验、示范面积10000亩,再进行规模化生产,建成一条年产10万吨的肥料生产线,建设一条水溶肥生产线。

???2000

?生态所

?王娟

?13

澳门金沙城中心黄参规范化生态种植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开展本生态区道地药食同源功能植物黄参新品种选育、种子种苗繁育试验研究、规范化生态种植试验研究工作,建设黄参规范化生态化示范基地3个计1500亩,推广3500亩。

260

?经作所

?侯格平

?14

种质资源引进创新与利用中心

建立1500的现代化种质保存库、种子试验室和检测中心;建成500亩现代化的种质科研试验基地和200亩的高效日光温室种质繁育设施基地。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引进、创新、改良、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新种质。 

???1500

?种质所

?金枚

?15

河西走廊玉米种质资源库建设

新建河西走廊玉米种质资源库及标本馆一座,占地5000m2,购置相关仪器设备3套;收集7000份玉米种质;建立玉米种质资源鉴定圃120亩,制定玉米单倍体规模化育种标准1项,创制玉米准单倍体10万份。

???2700

?生态所

?白静

源文件:《澳门金沙城中心农业科学研究院 “十四五”科研发展规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