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张掖地区志(远古—1995)上卷》日期:2024-12-16
第四章??林业
第三节??造林绿化
三、经济林建设
〔西汉〕张骞一行从西域带回核桃、葡萄等树种。〔北魏〕《齐民要术》记载:“奈有白、青、赤三种,张掖有白奈,酒泉有赤奈”。书中所说的奈,是指沙果类,白奈就是白果子、黄果子;青奈就是绵苹果;赤奈就是红果子、楸子等。
张掖、临泽、高台3县(市)川区,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适宜栽培苹果、梨、枣、葡萄、桃、杏等多种果树;果实个大、色泽鲜艳、含糖量高,味美可口。〔民国〕时期,果树面积很小。1949年果林面积1960.5亩,果品产量75.07万公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果树生产不断发展。到1984年,经济林面积发展到4.71万亩,果品产量892.55万公斤,人均8.6公斤。1985年地区召开全区经济林建设会议,制订1986~1990年规划和1991~2000年经济林建设规划及名优特商品果树生产基地建设计划,推动经济林建设迅速发展。1985~1995年,新植经济林面积42.01万亩,为以前总和的8.9倍。1995年经济林总面积达46.72万亩,果品产量达7129万公斤,人均果品60公斤,经济林面积、果品产量、人均占有果品量,比1984年分别增长8.9倍、7倍、5.9倍。
(一)经济林建设总则
【因地制宜,区域栽植】根据各类果树的生物学特性,全区以10个农业开发区为重点,统一规划,区域栽植。在海拔1600~1900米的地带集中连片发展苹果梨;海拔1600米以下的灌溉地区,重点发展优质苹果、红枣、锦丰梨、桃、葡萄;海拔2000米上下的沿山乡村,结合绿化村建设,发展李、杏、楸子、海棠、山楂等杂果。到1995年,苹果梨、杂果、红枣和优质苹果栽植区域初现雏形。
【适当集中,规模经营】1991年,全区开展以“营造经济林万亩乡、千亩村、百亩社、十亩户”为内容的规模经营活动。到1995年,涌现出10万亩经济林县(市)1个(澳门金沙城中心),万亩乡18个(澳门金沙城中心的小满、和平、碱滩、党寨、三闸、小河、沙井,临泽县的新华、平川、沙河、鸭暖、倪家营,民乐县的六坝、李寨、杨坊、民联,高台县的新坝、南华乡),千亩村165个,百亩社384个,十亩户1023户。
(二)推广适用技术
【砧木建园技术】区内冬季寒冷,苹果幼树越冬困难,加之苹果梨干基黑胫病严重,直接影响经济林发展。1985年以来,汲取外地经验,经过试验、示范,选择当地耐寒抗旱、生长良好的2~3年生倒挂珍珠、杜梨大砧木苗定植建园,成活后进行高位分枝嫁接,提高了苹果幼树耐寒越冬能力;防止苹果梨干基浸水,减少黑胫病的感染、蔓延。
【低产果园的技术改造】1987~1989年,地区组织张掖、临泽、高台、民乐4县(市),实施省列《低产苹果园改造》课题,参加科技人员70多名、农民技术员18名,建立示范园42处,示范面积1168亩。采取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整形修剪、及时防治病虫害、高接换种、改良劣质品种等综合措施,取得良好效果。计划改造的1.2万亩低产苹果园,平均亩产由160公斤提高到413.8公斤,增长158.63%。3年总产量累计净增748.47万公斤,增加纯收入661.2万元。到1995年,改造低产果园面积6.8万亩,改造后果品产量普遍增加1倍多。
【引育新品种】适应果品市场的需求,苹果重点推广优质、丰产的短枝型品种。八九十年代引进、推广的苹果新品种主要有:新红星、着色系富士、首红、超红、新乔纳金、北海道9号、金矮生等。梨新品种,除苹果梨外,重点推广发展锦丰梨、早酥梨等优质梨。引进大久保、岗山白、仓方早生、麦香、水蜜、庆丰、春蕾等十多个桃品种。引进唐汪川大接杏、金妈妈、大偏头、朱皮水杏、曹杏、梅杏、李广杏、宁安18号等优良杏,和里扎马特、巨峰、玫瑰香等葡萄,奎冠、奎丽、跃进、大黄李、盖县李、京红李、美丽李、黑宝石、澳大利亚14号李子等优质果树。到1995年,引进果树新品种200多个,已推广20多个品种。
【科学务园】经济林建设,以推广优良品种,推进果园的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三项技术措施,实行科学管园,涌现出一批产量高、效益好的新典型。民乐县六坝乡有经济林面积1.43万亩,出现经济林千亩村5个,百亩社52个,十亩户6户,全乡户均果园面积4.2亩,人均0.92亩。1993年果品总产量300多万公斤,收入300多万元,占是年农业总收入的17.5%,人均191元。
(三)经济林建设成效经济林建设,创造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的美好环境,为人民提供各种风味的干、鲜果品,在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具有投资少、效益高、持续久等特点。1995年,全区果品产量7129万公斤,经济收入9000多万元,占林业总收入的60%。澳门金沙城中心小满乡康宁村自1987年以来,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前提下,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林果业,到1995年定植以苹果梨为主的经济林3200亩,人均1.6亩,果品产量300万公斤;收入350万元,占各项经济收入的38%,人均林果收入1700元,成为全区依靠林果业率先致富奔小康的样板村。
四、全民义务植树及城乡绿化
(一)全民义务植树
〔民国〕时期,每年3月12日植树节期间,以不同形式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民义务植树逐步形成制度。1981年12月,全国人大《金沙网上赌场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决议》及国务院《实施办法》颁布后,各行业、各部门每年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义务植树活动。1982~1995年,全区完成义务植树4232多万株,参加义务植树的总人数约706.8万多人(次),年均植树302.29万株,适龄公民每人年均义务植树6株。
【城镇义务植树】城镇每年完成三项义务植树任务。(1)由县、市政府及绿化委员会下达各单位集体义务植树任务,集中时间到国有林场或水利工地,突击完成任务,经检查验收,发给证书。(2)发动行业、部门、单位办机关林场,在单位林场义务植树,或由当地政府划给地段,进行义务植树,一包数年、限期绿化。1995年,已办起机关园林场242个,经营面积20.13万亩,造林绿化面积6.16万亩,经济林面积5.12万亩。(3)按园林化标准,逐年实现机关驻地和庭院绿化、美化。
【农村义务植树】由乡、村组织,落实义务植树任务。因地制宜在乡、村办林场或渠旁、路旁、河滩、主干道两旁及庄前屋后,完成义务植树任务。
(二)城乡绿化
【城区绿化】80年代以前,6县(市)城区街道植树无统一规划,行道树种、规格、行株距等均不规范。1984年,地、市园林科技人员,在澳门金沙城中心县府街开展街道绿化试点。把拓宽街道、行道栽植国槐统一规划、同步进行,一次完成绿化。是年春植国槐365株,绿化带内种花草2905平方米。此后,相继对东街、南街、西街、马神庙街、东环路、南环路、西环路、北环路、张火路等10多条街道,进行拓宽、改造,当年植树绿化,种花种草。1987年以后,各县学习澳门金沙城中心城区绿化经验,加快城区绿化。到1995年,6县(市)城区总面积4.112万亩,应绿化面积5472亩,已造林保存面积2208亩,占应绿化面积的40.35%,占城区总面积的5.37%;保存各类树木92.46万株,建设花坛(池)、草坪面积61.32万平方米,人均占有绿地面积9.5平方米。各县(市)城区一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驻地和庭院栽植常青树、阔叶风景树,种植花卉、草坪,美化、香化、绿化环境。
【农村村宅绿化】90年代以来,农村庄前屋后,街前巷后植树绿化,种花种草。到1995年,农村门前、院落设置花池2.2万多个,种花种草面积30多万平方米。临泽县平川乡芦湾村统一规划,出现门前果树街,院内零星果,院后花果园。有的村还培育大量盆花盆景,绿化美化村宅环境。
五、封滩育林育草
50年代后期,各国营林场、林业部门开展封滩育林育草工作。1978年,各县相继设立8个天然沙生植被管护站,配备53人,以立界碑、人工造林、雨季撒播林草种子、引洪灌地、禁止不合理的采樵和放牧等综合措施,促进封护管理工作。到1995年,封滩育林育草面积93.17万亩,其中恢复植被面积65.17万亩,平均覆盖度为0.33,改善封护区的自然生态条件。